狗狗、貓咪的皮膚就像健康的防線,一旦出現紅疹、掉毛、結痂或味道異常,往往是身體在發出警訊。常見的狗狗貓咪皮膚並有幾種,例如異位性皮膚炎、貓癬等,每一種皮膚病的成因與症狀都不同,常見症狀有搔癢、掉皮屑、紅腫、局部掉毛等等。

除了就醫治療之外,我們更建議飼主了解造成犬貓常見皮膚病的原因,從根本調整生活環境與營養。本文將帶你一次認識犬貓常見皮膚問題的類型、症狀與照顧/保健方法,幫助毛爸毛媽們為毛孩建立健康的皮膚防護力。

文末還有常見問題大合集,解答包含:「狗狗貓咪皮膚病會自己好嗎?」、「什麼時候該看醫生?」、「狗狗貓咪皮膚不好可以吃什麼?」等飼主常見疑惑,趕快把文章保存起來吧!

 

| 犬貓常見皮膚病種類與症狀

 

犬貓的皮膚問題成因多元,可能來自黴菌、細菌感染,也可能是過敏、寄生蟲、甚至荷爾蒙失衡、壓力所導致。以下整理最常見的幾種犬貓皮膚疾病,幫助飼主初步判斷狀況,並知道何時該就醫。


貓癬(貓黴菌感染)

貓癬是由黴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,主要病原為犬小芽孢菌,不僅會造成貓咪局部脫毛與紅疹,還具高度傳染性,人類也可能被感染。

 

貓癬初期常見症狀:

  • 局部圓形掉毛、毛髮斷裂
  • 皮膚紅腫、脫屑、鱗屑/結痂增多
  • 不斷搔癢、抓撓

初期貓癬容易與其他貓皮膚問題混淆,若觀察到圓形脫毛區或反覆抓癢,應盡快就醫檢查黴菌。許多飼主會問「貓癬會自己好嗎?」 若貓咪免疫力強、體質健康、感染範圍小、環境乾淨,確實有機會自然痊癒,但多數情況仍需外用或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,並搭配環境消毒、洗床單、使用抗黴噴霧等措施,否則極易復發或傳染給其他貓咪與人。因此建議發現初期症狀,仍因先就醫確認,後續再透過日常保健與保養來加強體質,預防復發。

 

👉 貓癬怎麼治?治療與預防全攻略


狗皮膚感染(狗癬、膿皮症)

細菌性皮膚炎是狗狗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,通常因外傷、潮濕環境等原因導致過敏或黴菌感染(狗癬)、細菌感染(膿皮症)。當皮膚屏障受損、免疫力下降時,細菌容易滋生,進而引起發炎與化膿。

常見症狀包括:

  • 局部紅腫、搔癢或滲液
  • 皮膚表面出現膿包、結痂或脫屑
  • 有明顯異味或油膩感
  • 狗狗頻繁搔抓、舔咬、摩擦患部
  • 皮膚變厚、顏色變深,形成黑色結痂
  • 毛髮稀疏、皮膚表面粗糙或暗沉

若皮膚長期處於發炎與搔癢狀態,更可能會出現黑色素沉澱,導致皮膚粗粗一塊、變黑、變厚。這些黑色結痂與暗沉現象多是慢性刺激造成的角質增生與色素沉澱。

若黑色結痂伴隨紅腫、惡臭或分泌物,應懷疑細菌感染加劇,並儘速就醫檢查。治療上需透過獸醫進行皮膚採樣或細菌培養檢查,搭配抗生素與外用藥物治療,同時保持患部乾燥、改善環境衛生,並注意日常營養保健,才能幫助皮膚恢復健康。

 

👉 狗狗一直抓癢跟掉毛?教你 5 個改善方法

 


異位性皮膚炎(過敏性皮膚病)

貓狗的異位性皮膚炎屬於慢性疾病,與遺傳、環境過敏原及免疫反應有關。常見症狀包括:反覆搔癢、頻繁舔舐患處、耳朵紅腫、臉部或頸部皮膚發炎。過敏源可能是塵蟎、花粉、肉類蛋白或環境中的化學物質。

這類疾病與犬貓的體質有關,通常難以根治且容易復發,但可透過長期調整飲食、益生菌或營養補充、中獸醫調養與環境管理來維持穩定狀態,減少發作頻率。

 

👉 狗狗貓咪皮膚問題多,是什麼體質問題?
 

寄生蟲性皮膚病(跳蚤、壁蝨、耳疥蟲)

這類皮膚問題傳染性極高,常見於未定期驅蟲的犬貓。症狀包括劇烈搔癢、皮膚紅腫、掉毛、結痂等。跳蚤糞便或壁蝨叮咬處也會造成局部紅疹與過敏反應,甚至造成後續傷口感染等問題。

若家中同時飼養其他犬貓或動物,更會在動物之間互相傳染,因此寵物一定要定期驅蟲,並保持環境乾淨,若發現有異狀,應儘速與其他動物隔離並就醫。
 

耳朵相關皮膚病(外耳炎、酵母菌感染)

耳朵是皮膚病的高風險區域,特別是長毛或垂耳犬貓。若耳內出現異味、咖啡色分泌物、搔癢或甩頭動作頻繁,可能是外耳炎或黴菌/細菌感染。建議定期清潔耳道、保持乾燥,並避免使用人用清潔產品,以防刺激皮膚或破壞皮脂屏障。

 

| 犬貓皮膚病的成因與誘發因素

 

 

毛孩的皮膚問題雖看似發生於表面,但根源往往在體內!黴菌、細菌與過敏只是表層結果,真正讓皮膚反覆出狀況的,是免疫力下降、體質失衡與環境壓力的交互影響。了解這些「隱形原因」,才能真正預防皮膚病反覆發作。
 

內在體質因素:免疫力下降、腸膚軸出狀況

皮膚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。當毛孩免疫力下降時,皮膚表層的防護功能會減弱,使黴菌與細菌或過敏原更容易入侵。另外,也有許多資料顯示,皮膚健康狀況與「腸道健康」有密切關聯,當腸道健康失衡時,皮膚健康也容易出狀況,也就是近年經常聽到的健康概念「腸膚軸」。

當體內健康失衡、免疫力下降與腸膚軸出狀況時,不但容易出現皮膚問題,如過敏、皮膚炎、細菌黴菌感染等,即便治療完,若體質沒有調整好,仍然很容易復發。

 

常見的免疫力下降原因包括:

  • 飲食營養不均衡或飲食品質不佳(缺乏胺基酸、Omega-3、維生素等)
  • 腸道菌相失衡,導致皮膚屏障變弱
  • 年齡增長或慢性病引起的代謝變化
  • 壓力過大、睡眠品質不佳
  • 長期服用西藥 (如抗生素、類固醇等)
     

外部環境因素:潮濕、悶熱、衛生不佳

台灣氣候潮濕悶熱,是黴菌與細菌滋生的溫床。若毛孩的毛髮未完全吹乾,或長期生活在濕氣重、通風不良、衛生環境不佳的地方,就容易造成皮膚屏障受損,導致感染與紅腫。此外,像梳子、睡墊、毛毯等寵物用品若未定期清潔與消毒,也可能成為黴菌孳生的來源。
 

飲食與過敏因素:未排除過敏原

食物過敏是狗狗與貓咪常見的皮膚病導火線之一。當毛孩對某些蛋白質(如牛肉、雞肉)或人工添加物敏感時,產生過敏反應,引起皮膚搔癢、紅疹與掉毛。

幫毛孩挑選主食與零食時,盡量選擇「單一蛋白質來源」,如全牛肉、全雞肉、全鴨肉等,並觀察毛孩食用後的反應,若有過敏反應,代表該蛋白質不適合毛孩食用,可以更換主食來調整。

並且應注意選擇有第三方認證、通過SGS檢驗等,不添加人工添加物 (如:防腐劑、香料等) 的食品,並注意寵物食安問題。

👉近期寵物食安問題總整理:如何安心挑選?

 

| 犬貓皮膚保健:補充 3 大營養,從根本預防皮膚病

 

 

想讓毛孩遠離皮膚病,除了就醫治療之外,更要從體內調整,加強日常的營養補充。以下就提供我們建議的「增強毛孩皮膚防禦力保健策略」,三個營養補充方向給大家參考:
 

1. 增強免疫力:Omega 3、褐藻醣膠

當免疫力低下時,皮膚防護力減弱,外界細菌與黴菌更容易侵入,引起紅腫、搔癢與結痂等,即便治療完也很容易復發。想要穩定毛孩的免疫力,可從兩種關鍵營養著手:

  • Omega-3 脂肪酸(EPA、DHA):常見於魚油中,具抗發炎作用,可減少皮膚紅疹與搔癢,還能促進皮膚油脂平衡,維持毛髮柔亮。
  • 褐藻醣膠:源自海藻的天然多醣體,有助於調節免疫系統、抑制發炎反應,同時幫助細胞修復。

 

2. 加強腸胃健康:益生菌

當腸胃菌相失衡時,不僅容易出現腸胃問題,連皮膚也會出現狀況,例如搔癢、皮屑增多、慢性皮膚炎、脫毛等。補充寵物益生菌能幫助:維持腸道菌相平衡、減少過敏性皮膚炎的發作頻率、改善營養吸收,讓皮膚獲得更多修復能量等。

由於不同品牌的益生菌的專利菌株不同,即便目前已經有常吃的益生菌,也建議可以多增加不同品牌交換食用,補充不同的腸道好菌,幫助維持狗狗貓咪的腸道菌叢平衡。

 

3. 補足皮膚必要營養:卵磷脂、胺基酸

除了免疫與腸道健康外,皮膚與毛髮的結構本身也需要充足營養支撐。若缺乏構成皮膚細胞與毛囊的基礎養分,皮膚就容易乾燥、脫屑、甚至掉毛。以下兩個營養素,就是犬貓毛髮強健的關鍵:

  • 卵磷脂: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,有助於維持皮膚水潤與彈性。幫助皮脂分泌正常,減少皮屑與乾燥搔癢。
  • 胺基酸:是形成角蛋白與膠原蛋白的基礎,能幫助毛髮強韌生長,改善毛髮乾燥、打結與毛尖分岔問題。

由於天然鱉蛋粉中正好富含卵磷脂、胺基酸,因此是寵物皮膚保健的絕佳營養補充劑!

 

| 狗貓皮膚病照顧常見問題

 

狗狗皮膚病要看醫生嗎?會自己好嗎?

症狀輕微可觀察,出現持續紅腫、掉毛、傷口要儘速就醫。

狗狗皮膚出現輕微的搔癢或皮屑,有時可能是天氣、飲食變化造成,觀察幾天若自行改善即可。但若出現持續紅腫、異味、掉毛、滲液或結痂,就應盡快帶去獸醫院檢查。狗狗皮膚病多數與黴菌、細菌或過敏有關,若不治療容易擴散或變成慢性發炎。自行好轉的情況很少,及早就醫才能避免惡化與留下色素沉澱或甚至二次感染。
 

狗狗皮膚有黑色結痂怎麼辦?

狗狗皮膚出現黑色結痂,代表皮膚曾經或正在經歷發炎。原因可能是細菌感染、搔抓造成的傷口癒合、或內分泌異常。建議先觀察是否伴隨紅腫、異味、滲液或掉毛,若有這些症狀,必須就醫檢查。

同時應保持患部乾燥、環境清潔,避免狗狗舔咬患處造成二次感染。若確定是慢性皮膚炎,也應調整飲食與補充皮膚修復所需營養,例如:魚油鱉蛋粉益生菌等。


狗狗皮膚病要吃什麼?

飲食均衡對狗狗皮膚健康影響極大。建議有皮膚狀況的狗狗多攝取:

  • 優質蛋白質:幫助皮膚與毛囊修復(如雞肉、鮭魚、鴨肉)。
  • Omega-3 脂肪酸:可抗發炎、減少搔癢與皮屑。
  • 鱉蛋粉與益生菌:調整腸膚軸健康,並補充卵磷脂與胺基酸。

若狗狗是過敏體質,可選擇低敏飼料或單一蛋白質來源,注意挑選不含人工添加物的主食與零食,以減少體內發炎源頭。
 

貓癬是什麼?

「貓癬」是由黴菌引起的皮膚傳染病,典型症狀包括:圓形掉毛、紅疹、皮屑增多、鱗屑結痂,有時會癢到不停抓咬。黴菌孢子可附著在環境與物品上,因此即使治療中,也需同時清潔寵物用品與居家環境,以防再次感染。
 

貓癬會自己好嗎?

若貓咪免疫力強、感染範圍小,輕微的貓癬有機會自行痊癒。但多數情況下仍需藥物治療,包含外用抗黴藥膏、口服抗黴菌藥、藥浴或環境消毒。若沒有配合治療,貓癬容易擴散至全身或傳染給其他動物。因此仍建議發現時就去看醫生,並搭配營養與環境管理,減少貓咪的不舒服。
 

貓癬會傳染給人嗎?

貓癬會傳染給人,是人畜共通的疾病。人感染後皮膚會出現環狀紅疹,伴隨脫屑、紅腫、發癢的情況。且人類不像貓有厚厚的毛髮防禦,接觸大量黴菌感染後,皮膚發炎通常較嚴重,一定要至皮膚科就醫,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。
 

貓咪皮膚保養要吃什麼?

貓咪的皮膚與毛髮健康,取決於飲食中是否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與脂肪酸。想讓皮膚光滑、毛髮柔亮,可以增加Omega-3 脂肪酸、卵磷脂、胺基酸與優質蛋白質的攝取。

  • 優質動物性蛋白質:如雞胸肉、鮪魚、鮭魚,是修復皮膚與毛囊的基礎。
  • 卵磷脂與胺基酸:能促進角質層與毛髮生長,維持毛髮柔亮。如天然鱉蛋粉
  • Omega-3 脂肪酸:具抗發炎作用,可減少皮屑與乾癢、改善發炎反應。如魚油

此外,維持貓咪的腸道健康也有助於改善皮膚健康。適量補充寵物益生菌可幫助營養吸收、穩定免疫力,讓皮膚狀態更穩定、不易復發。
 

怎麼預防狗狗貓咪皮膚病復發?

狗狗貓咪若免疫力弱、體質虛,皮膚病就容易復發。因此,除了就醫治療皮膚病之外,日常也可透過營養補充,例如補充優質蛋白質、魚油鱉蛋粉、益生菌等營養。也可以透過中獸醫診治,配合中藥、針灸等方式來調理體質。

 

👉 毛孩也可以看中醫調身體?貓狗體質這樣看